Feeds:
Posts
Comments

Archive for June, 2005

(转贴)【原创】记NorQuest的一位英语老师 by 老杨

NorQuest有很多著名的老师,这位老师是其中之一。坛子里很多人都当过她的学生,相信不写她的名字大家也能猜得出她是谁。

第一次上她的课,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她的口音。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口音,但是唯有她是亚洲口音。她来自越南,亚洲面孔,长得跟中国人没什么区别。她个子不高,花白头发,六十多岁,喜欢穿长裙套装。

论发音,她比不上其他老师;但是论语法,她比大多数老师都好。她对语法研究得很透,无论你的语法问题多么高难,她都能轻松破解。她在NorQuest最出名的还不是她的语法,而是她的“魔鬼训练法”—听新闻。

她要求学生把每周二早晨的CBC News录下来,然后把新闻写下来,一天写一到两个新闻,到下周一的时候把全部新闻写好,她在课堂上检查。每周一她把学生分成几个组,每个组负责两个新闻,这两个新闻必须完全正确。这个组的学生要进行分工,有人责任讲生词,有人负责念新闻。从周一到周五,每天要用一段时间,把上一周的新闻在全班读一遍。

这种训练的工作量很大。对于我们这样的LINC学生来说,听写一个新闻通常要两个小时,如果一天听两个新闻,那就要四个小时。加上其他的作业,每天下课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时间做别的事情了。有一个学生找她,说我放学之后要打工,没时间写这么多作业。她说,你打工是你的事,作业你必须写;另外,我也没让你打工,你可以不打工啊!那个学生急了,说我不打工钱从哪里来?她也毫不退让,说让你老公去打工,你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学习,我布置的作业你必须完成。

第一周就给学生们一个下马威,每个学生都乖乖地把作业写了,但是私下里都怨声载道。有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碰到一个别的班的学生,他问我谁是我的老师,一听是她,他立即滔滔不绝地告诉我,上学期他就她的班级里面,简直是生不如死啊!抱怨了一通之后,他说当时他们班的学生都发现她很懒,作业布置得多但是却不检查,唯一检查的就是听写新闻,只要把新闻做了就没事了。他说他们班的同学从第二周开始就分工协作,每人负责一个新闻,到周一的时候大家一凑,全部的新闻就出来了。

我发现从第二周开始,我们班的同学也都开始使用这个办法了。我们班的同学分了三帮,中国人一帮,前苏联的一棒,黑人一帮,都是每人负责一段新闻。这样一来,后面的日子就轻松了。其他的作业、练习也很少有人做了,因为大家发现作了她也不检查。

虽然我们有办法糊弄她,但是周五的“新闻报道”却没办法糊弄。我们每周五挑一个同学当新闻主持人,其他的同学当记者,记者要根据主持人的安排报道新闻,报道的新闻还不能是周二CBC NEWS里面的。这就要求每个人要经常看电视或者看报纸,否则你就没有新闻来源。新闻报道是从第二周开始的,周一我还想着搜集新闻的事情,但是第二天就忘了,到了周五她告诉我们把主题告诉主持人的时候我才想起来。我在空白的大脑里面进行搜索,想起来刚刚在edmontonchina.com上面看到的一个网友写的事情,连忙写了一个提纲,在脑子里把这件事情翻译成蹩脚的英语,走到台上充当了一次新闻记者。

下一周我又故伎重演,到了下课的时候她找到我,告诉我这些新闻都不是报纸上或者电视上的,下次不要再讲这类新闻了。我想起我们edmontonchina.com有一个“爱城新闻”栏目,上面大都是埃德蒙顿或者阿尔伯塔的新闻,是翻译当地媒体的报道,她一定知道这些新闻。于是后来我每次上台就讲这些新闻,她还夸了我几次。

她一直不肯讲她自己的经历,越不肯讲大家就越好奇。在课堂上,只要有机会大家就问她一些私人问题,她一般就用一两句话来打发我们。时间长了,我们得到的信息慢慢多了起来:她今年六十多岁,有一儿一女,都已经大学毕业,她来加拿大的身份是难民,来的时候35岁;她过去非常内向,不爱说话;她的老师告诉她,如果想成为一个老师,必须改变自己,于是她就强迫自己说话,终于成为了一名老师。

我对她极为敬佩。35岁开始学英语,最后成为一名英语老师,没几个人能够做到,至少我就做不到。可惜,我对她的敬佩并没有转化为友谊,我跟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,原因只有一点:她瞧不起中国。

她从来没有说过瞧不起中国、瞧不起中国人,但是我们班里几个中国学生私下交流的时候都能感觉到。歧视不是非要说出来的,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语气就能表达得很清楚了。

有一次我做presentation,被她突然打断,当着全班同学说,你不能介绍中国的东西,你应该介绍加拿大。你要把你国家的东西忘掉,多学学加拿大的东西对你才有帮助。每天她都会说“If you want to be a Canadian”,你就应该怎样怎样,你必须怎样怎样。这次又跟我说:“If you want to be a Canadian, you must……”我大声打断她:“I don’t want to be a Canadian! I never want to be a Canadian!”她不知所措,想不通怎么还会有人don’t want to be a Canadian。她说那好吧,你继续做presentation,放学以后我要找你interview。

放学以后,她把我领进了一间小屋子,为我为什么don’t want to be a Canadian?我告诉她,加拿大有好的一面,也有不好的一面。好的坏的我都给她举例说明,其间她不断地纠正我的英语错误。说完之后,她默不作声。思考了一阵,她说:我知道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,也许你是对的。

打那以后她对我友好了许多,来而不往非礼也,我对她也更加尊重。班上的同学见我敢于跟她针锋相对,经常在课间的时候找我抱怨。一个苏丹的同学跟我说,他也是never want to be a Canadian,如果不是因为战争,他一定不会来加拿大,他受不了加拿大的歧视,如果有机会他一定回他的国家去。一个波兰的同学跟我说,她受不了魔鬼训练法,只能找那些东欧国家的学生分担作业,她觉得一学期下来没有什么进步,只有浪费时间。

但是不管怎么说,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同意给她买礼物。同学们每人出了5块钱,给她买了一个多功能搅拌机。我们几个中国学生除了这个共同的礼物之外,还送给她三本中国杂志。这三本中国杂志来自嘉妮书屋,名字就叫China,印刷十分精美。我们班的Frank代表我们中国学生把包装好的礼物送给她,说希望她能好好看看,多了解一些中国。她挨个向我们道谢,说回家后一定会仔细看。

学期结束的前一天,我在课堂上对她说,我们全班同学都希望你讲一讲你过去的故事,我们对此都非常有兴趣,说不定对我们在加拿大的生活会有帮助。我说完,全班同学掌声雷动。她说,我的故事没什么意思,还是讲你们的故事吧,你们的故事比我的故事有趣。我说,我可以讲自己的故事,其他同学也可以讲,但是我们最想听的还是你的故事。她说,我的故事太长了,今天没时间了,如果你们一定要听的话,明天讲吧。我说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,你确定你一定会给我们讲?她说:“I promises.”

第二天,她给我们讲了下面的故事:

我出生在越南,成长在南越北越的战争中。父亲很重视对我们的教育,把我送进学校学习。在学校,我学的是法语。在假期,父亲把我送到私塾学习越南语言。在我16岁的时候,我申请了美国一所中学的奖学金,到美国学习了一年。在最初的三个月,我一点英语也听不懂。三个月后,我开始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。从美国回来之后,我又申请了美国的一所大学,从18岁开始又到美国读了4年大学。在大学里面认识了我的丈夫,也是一个到美国留学的越南人。

大学毕业以后,我和我的丈夫返回越南,在学校里面教英语。战争一直围绕着我们。有一天我们被抓进了监狱。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老师,我说自己是一个工人。几个月后我被释放了,又过了几个月我丈夫也被放出来了。我丈夫躲在一个小村里用几个月的时间造了一条木船,一天夜里我们全家还有我的妹妹、我的几个学生坐上木船,决定离开这个国家。离岸几个小时以后,我们被一艘巡逻艇发现了。我和学生们抱在一起哭了起来,我们知道我们又要进监狱了。求生的欲望让我们有了办法,我们把手表、现金给了巡逻艇上的人,他们居然放过了我们。第二天,我们又碰上了一艘海盗船。海盗们把我们捉到大船上,把男人绑到一边,把我们几个女人绑到另外一边。我知道这次没救了,和学生们一起哭。海盗们在我们身上浇了油,又把我们扔到小船上,我们莫名其妙地获得了自由。知道今天我也不知道海盗为什么放了我们。

以后的几天里面我们在海上漂来漂去,后来就到了马来西亚,住进了难民营的帐篷。难民营里的饭菜非常难吃,我几乎什么也吃不下去,变得非常瘦弱。我最大的心愿是能给儿子吃一个苹果。在难民营里,我教难民们学英语。有一天一个军官说我干得好,要给我奖励。我说那就给我一个苹果吧。那个军官给了我好几个苹果,我非常兴奋。

后来我们就来到了加拿大。到了加拿大,生活就变得很简单,没有什么传奇性了。

她讲完了,我们报以她热烈的掌声。没人想到她有如此的经历。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,她才不愿意讲她的过去,因为这种回忆一定是痛苦的。我想,这就是为什么她对加拿大政府感恩戴德的原因吧。

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不一,说她不好的占了多数。但是我还是愿意把她纳入好老师之列,发帖以记之。(完)

『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“老杨”原创,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 www.edmontonchina.com

简评:想起她讲过当年她读master的时候非常非常地累,要上课、带孩子、做家务,那段时间也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低潮时期,讲完后她教了一个词,老杨还记得吗?    唉,真没想到和以前的经历。。。简直就是一个传奇啊。。。想想她每天带着笑脸走进教室,真是万分敬佩起这个瘦弱的老师。。。

Read Full Post »

Jun. 21, 14:59, 2005: Field Trip

周五要去参观Edmonton的垃圾处理厂。
今天下午Intermediate 3的两个班同学
互相讲解各自班上得到的信息。
然后在参观过程中还要准备几个问题。

虽然我对垃圾处理不感兴趣,
但是这样的活动形式,
而且有机会多去一些地方,
可以多了解一些自己居住的城市,
让我感觉不错。

回来后一直想写写BC trip,
可是那些日子的行程实在是内容太过丰富,
反而不知该如何叙述才不致成为流水账。
慢慢来吧。。。先建个新目录。。。
是不是在备上一些照片。。。
或者索性按照照片顺序来个说明。。。

下午离校前还碰到了Thu老师,
她又问起了偶的BC之行。
回答的时候提起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城市的,
看她满脸的笑容,
想起老杨写的她的经历,
真的由衷地敬佩这位瘦小的女人。。。
转过老杨的文章,
算是对那个学期的一个总结。。。

Read Full Post »

The day before yesterday, I went to Grant MacEwan College to register a free day care program.
When I got into the house with name "106st building", I was so comfused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is huge building.
Then, I took out my notebook for finding the number of office room.
At that time, a very young and handsome boy came to ask me whether I was finding some place or did I need some help.
I told him what I needed and showed my notebook for him.
After a glare, he nodded and said to me that he could take me to the register office room.
I knew that we were the opposit direction, but he still went to the office room with me and told me how to recognize the romm number.
I feel so lucky that I don’t need waste more time in finding.
After we arrived office room and said "good bye" to each other, I suddenly recalled that I forgot to ask the name of this boy.
So, I want to write down this little story to remember this boy that he taught me never forget give your hand to others…

Read Full Post »

05-06-08

Jun. 09, 00:29, 2005: Come Back

hehe…have a rest first…

Read Full Post »